科普宣传 - 新闻中心 - 乌鲁木齐博科雷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首页>>新闻中心

科普宣传

点击数:18082018-06-14 11:24:41 来源: 乌鲁木齐博科雷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科普宣传

[ 作者:通天雷神    转贴自:现代防雷技术论坛    点击数:2007    文章录入:webmaster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三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发1999年10月3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1999年10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0年1月1日起执行。
☆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组织有关部门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有关组织和个人应当服从人民政府的指挥和安排,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防御气象灾害的需要,制定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并根据气象主管机构提供的气象信息,组织实施气象灾害防御方案,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
☆ 第三十一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并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对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检测工作。
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
☆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安装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防雷!您知道应做些什么吗?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雷电灾害危害程度呈加剧之势,防雷减灾势在必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防御雷电灾害的组织管理。
防雷减灾工作概括起来主要有九大方面:
一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根据气象主管机构提供的气象信息编制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防御能力。有关组织和个人应服从指挥和管理,做好防御工作(雷电灾害是气象灾害之一);
二是各行政、企事业单位、组织、团体应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防雷减灾规章制度及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向气象主管机构备案;
三是加强职工防雷减灾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配备专(兼)职的防雷安全员,并主动参加气象主管机构组织的防雷安全教育培训;
四是收集本单位(含个人)的雷电灾害损失情况,雷电灾害一旦发生应立即报告气象主管机构进行鉴定。按年度将灾害情况上报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汇总;
五是加强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检测单位和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查、组织管理和技术培训,取得省以上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资格证书和上岗证,并接受其审查、监督和管理;
六是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的设计必须报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核批准,审核不合格的应重新设计和修改,并接受气象主管机构委托的检测机构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和竣工验收,取得合格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七是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电源、信号避雷器等)必须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进行质量检测,符合使用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八是使用防雷装置必须接受气象主管机构委托的检测机构的定期年检工作,易燃易爆场所每半年检测一次,并建立档案,检测不合格的必须按要求在限期内整改;
九是接受气象主管机构依法对应采取防雷措施而未采取的;未按国家有关防雷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采取防雷措施的;防雷装置未经气象主管机构验收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进行行政警告、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谨防雷电杀手

雷电祸害巨大
据不完全统计,199719981999三年中,我国共发生雷电灾害事故2149起,击死774人,击伤341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3600多万元。
揭开雷电神秘面纱
雷电,是自然界的大气物理现象。雷电灾害如同暴雨、飓风一样都属于气象(自然)灾害,它与水、旱、刑事犯罪、交通事故统称为影响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六大灾害。
雷电产生于雷暴,而雷暴往往伴随强对流天气而形成,是由大气环流和当地气象因素决定的。雷暴是积雨云中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并伴有火花放电,强大电流通过时,又使空气迅速膨胀产生巨大的响声,即雷电。闪电有枝状、片状、带状、球状,其中枝状最为常见。
雷暴的能量是由太阳辐射能转化的大气不稳定能所供给的。每年进入春季,太阳辐射增强,大气中的不稳定能增加,因雷暴始发于春季,盛夏,太阳辐射强烈,大气不稳定能储存多,雷暴频繁。秋冬以后,太阳辐射减弱,因而雷暴逐渐减少。但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等原因,现在冬季也经常出现雷击现象。据悉,每个闪电的强度可以高达10亿伏,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约有10万千伏,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
一般而言,雷电灾害具有突发性、多样性、复杂性、破坏性和选择性等特点。随着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基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雷电灾害跟踪而至,还呈现出新的特点:受灾面大大扩展,特别容易侵入与高新技术最密切的领域,损失和危害程度大大增加。美国前几年一次雷电闪击,将一枚火箭击穿了一个小孔,使内部个别微电子元件损坏,造成价值1.5亿美元的火箭卫星被毁。这不是说雷电本身的性质起了变化,而是说明微电子产品对雷电极为敏感,防御能力很低。
雷击还经常发生在金属矿床的地区、河岸、地下水出口处、山坡与稻田接壤的地方也容易遭受雷击。高耸突出的建筑物和旷野中孤立、突出的物体容易遭受雷击。
揭开神秘面纱,认清雷电本性,才能有效防雷。
防雷减灾利国利民
雷电灾害是可以防御的。纵观人类防雷历史,已有两个多世纪,从建筑物防雷发展到供电防雷、电气和电子设备防雷,现在已进入第四个阶段即现代微电子设备防雷。防雷技术和产品,也随着现代高新技术发展得到显著发展,除传统的避雷针引雷拦截技术外,已拥有消散削减、屏蔽隔离、抑制分流、疏导均衡等电位、优化接地泄放和雷电控测定位预警等技术,并相应研制出多种高科技的隔雷装置、避雷器、高效防腐降阻剂等设备、器件和产品,出现了火箭与激光等人工影响雷电的装置和雷电探测预警系统设备,这都为有效防御治理雷电灾害奠定了技术和物质基础。我国从80年代开始应用现代防雷技术。1992年,全国提出了现代防雷系统工程的新思路,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防雷减灾有法可依。199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2000630又颁布了《防雷减灾管理办法》;这对于减轻包括雷电灾害在内的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为个人,掌握防雷知识、加强人身防雷也是十分必要的。以往雷击大多数发生在室外,近年来室内外人身雷击事故剧增,雷击人身已不分室内室外,这与现代化的电器设备的普及有关。因此,作为前提,现代住房加强全面防雷措施是很必要的。如果没有全套防雷措施的,在雷暴当空时,则不要接触金属管道、导线(如打电话、触摸从室外引进的电视天线、电灯线等。)南方多雷区的农村平原地带孤单的民房,如果附近有高大的易引雷的树或建筑物,则在雷暴当空时,人们要离开电线、晾衣铁丝等金属物。在室外遇到雷暴,在城镇行走时,则要离开大树、高的建筑物(如电线杆、铁塔、金属煤气罐、烟囱等),以防旁侧闪击和跨步电压。当雷暴进入房屋时,如大门是金属的,则有可能受到感应雷击,因而不能触碰。在河湖中遇到雷雷暴,如在金属的大船内则不必忧虑;如在小木船上,则要弃船上岸,尽快离开岸边,因为这种大地的电阻突变处往往就是落雷点。雷暴中在旷野开阔地带行走时,如周围没有树木等物,人就成为大地的尖端,易成为雷击对象;若手举雨伞或肩扛着长的金属物,就更危险;最好找一个低洼处,双脚并拢蹲下来,尽可能降低高度,可避免跨步电压。附近有树,则应该蹲在离树几米远处,较为安全。遇山区暴雨,最好是入山洞避雨,但勿触及洞壁并要并拢双脚,这都有是为了躲避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之害。如有旅游车在附近,躲入车内较安全,因为金属外壳是一个极好的“法拉第笼”,不怕雷击。但应当注意,走进车厢时,车外人的身体切勿触碰金属部分,车身的轮胎与大地是绝缘的,因此车厢的电位很可能与大地不同,会产生跨步电压;若能够双脚同时离地跳上车,则是最佳方法。
综上所述,雷电灾害十分频繁,“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雷电灾害危害程度呈加剧之势。怎么办?一是靠科学技术;二是靠依法防治;三是靠全民防御。只有提高全民防雷意识,加大防雷投入,添置防雷设备,依法防雷,规范管理,就能把雷电灾害损失减少至最低程度。

综合防雷的理论与实践
防备雷击有奥秘

在我国,综合防雷的概念起于一九九四年,在这以前并无统一的定义。综合防雷是对于一个特定的场所,采用具有预防直击雷、侧击雷、感应雷的综合技术措施,从而达到被保护的对象不受雷击损害或使雷击损害降到最低程度。相对于综合防雷的概念,如果只对该场所内的某一部分采取预防某一种雷害的方法,就叫做局部防雷。大多数的防雷实践证明,局部防雷的失败率比较高,主要原因是局部防雷只考虑预防某一种雷害,仅采取某一项技术措施,而当雷害从其他途径侵入时,便会造成被保护对象损坏。例如:现在许多单位都利用计算机的调制解调器上安装一个避雷器,以预防雷电电磁脉冲沿外线进入而损坏调制解调器,以为这样就可以保证计算机的安全了。结果却发现,安装了通信线路避雷器以后的计算机仍常遭受直击雷而损坏;二是雷电电磁脉冲沿着与设备相连的信号线、动力线侵入设备而损坏;三是设备接地体在雷击时,产生瞬间高电位而损坏;四是设备安装方法(包括线路的布局)、安装的位置不规范,受雷电在空间分布的电场、磁场的影响而损坏。知道了雷电损坏设备的途径,也就可以知道为什么说局部防雷的失败率比较高的道理了。
综合防雷是相对于局部防雷的一种设计方案。其设计的要点主要包括:①了解被保护对象的气象环境条件,确定被保护对象的地理位置。设计人员必须具备气象学的专业知识,准确地了解被保护对象所在地场所的雷击运动方向,雷暴活动的剧烈程度(有条件的应了解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雷电活动规律及雷害分布情况)和被保护对象所在地的四周情况。如果被保护对象是在一个城市面上的一座高大建筑物,此时上述三个要素对于设计来说至关重要。假如这座建筑物是鹤立鸡群,建筑物顶部四周最大滚球半径范围内均是低矮建筑物,则此时设计的重点就应放在如何避免该建筑物直接接闪或如何降低直接接闪的电流强度上,然后才去考虑被保护对象应选择安装在哪一个楼层,在哪一个楼层的哪一个方面,以及接地、布线、安全距离等技术措施。而当被保护对象所在建筑物是四周环境中的“矮个子”,那么设计的重点则应是对被保护对象的机房位置选择放在第一位,然后才是其它的防雷技术措施。因为一座建筑物所处的气象环境往往十分复杂,现场勘察时需特别的细致。据雷电灾害调查的资料反映,因为设备安装时没有考虑到雷电对设备的影响,把大中型程控电话交换机、计算机房等弱电设备机房安装在建筑物的顶层,甚至把机房设置在建筑物的天面上的情况时有发生,防雷意识淡薄和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往往使这些高高在上的机房的设备屡遭雷害。
②了解被保护对象所在建筑物防雷装置的质量情况,正确处理被保护对象与所在建筑物防雷装置的关系。
明确被保护对象的机房位置之后,随后是确定被保护对象的安装位置和布线方法。而被保护对象的安装位置和布线方法又与其所在的建筑物防雷装置有着紧密联系。现代防雷设计已不能停留在保护建筑物本身,还要为建筑物内的弱电设备安装提供必要的防雷技术条件。因此,了解建筑物防雷设施中的质量情况是综合防雷设计的一个必要技术环节。
根据国家各类防雷安装技术规范以及大量的防雷实践经验证明,建筑物防雷装置的质量是决定被保护对象的安装位置和布线方法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避雷网格质量参数,它决定了机房内设备安装与建筑物结构柱之间的距离。《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的距离网格分别不大于5m×5m6m×4m10m×10m12m×8m20m×20m24m×16m。实践还证明,建筑物物面的避雷网格尺寸,当建筑物内具有较多的弱电设备时,应按小于5m×5m布设,这是因为对雷电流的屏蔽作用符合网格尺寸越小,屏蔽效果越好的规律。因此,在进行综合防雷设计时,必须对天面避雷网格的质量参数进行分析,然后再确定设备在机房内的安装位置与机房内中间位置的建筑结构柱子之间的距离。
二是防雷引下线的质量参数,它决定了设备在机房内安装的位置与防雷引下线之间的安全距离。为防止雷电流流经引下线流入接地装置时产生的高电位对附近金属物或电气线路的反击,几乎不同的情况在《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例如:当金属物或电气线路与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的相连或通过电压保护器相连时,其与引下线之间距离应符合:Sa0.75KeLxr 的要求。(Sa—空气中距离,Ke—分流系数,Lx—引下线计算点到连接占的长度,单位均为m)一般情况下,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引下线间距分别不大于:12M18M25M。但应该注意的是,现在大多数建筑物的引下线是利用建筑物外墙部分柱内钢筋来实现的。引下线的数量越多,流经每根引下线的电流强度便越小,即基本遵循克希霍夫的节点电流定律。不少设计人员把防雷引下线间距设计为6M,便是出于对安全距离的考虑。
三是均压环的质量参数决定了机房对侧击雷以及雷电引起的静电电磁脉冲的防御能力。均压环质量检测时,一个重要的参数是金属门窗对基础接地的电阻值和金属门窗之间的过渡电阻值,(金属门窗之间的过渡电阻值必须小于0.03Ω)。当均压环的质量达不到技术指标时,一般都必须重做或重新选择机房的安装位置。若无条件整改,则应把设备布线尽可能安排在建筑物平面几何中心位置,避免竖靠外墙。
四是基础接地体的技术参数决定了设备接地系统的接地原则。弱电设备的接地是保证弱电设备正常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对机房的接地系统及整栋大楼的接地系统进行设计前,必须先了解该建筑物防雷装置中的基础接地体的质量参数。《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规定,“电子设备与防雷接地系统共用接地体时,此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Ω。若与防雷接地系统分开,两接地系统的距离不宜小于20M。”其它的技术规范也有相类似的规定,医疗设备对接地体的要求还特别强调这20M的距离是地中距离。可见当建筑物的基础接地的技术指标达到共用条件时,整栋大楼包括机房接地系统的设计就应该采用合设接地体的设计方案。现在有的厂家,特别是国外厂家对设备安装片面强调要设立独立接地体的做法,并不符合我国技术规范,在不符合合设接地体的环境条件下,设独立接地体的做法,其结果只能是留下雷击隐患(地电位反击),这已被实践所证明。
 
雷雨季节谨防雷击

1996年614傍晚,广东工业大学运动场上空突然一声炸雷,冒雨在球场踢足球的同学中有五人被击倒。
雷电伤人虽属偶然,但每年雷雨季节均有发生,人们需小心防范,雷雨天气野外作业及室外运动者更应加以注意。
雷电伤人是由于天空中的雷雨云与地面之间放电,使人体通电所造成的。雷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由于大气电场的极化作用,使得雷雨云在形成过程中一部分带正电荷, 一部分带负电荷,并且随着电荷的不断积累、电场不断增强,当电场强度达到2530千伏/厘米时,就会导致空气层被击穿,发生激烈放电,出现强烈的闪光。放电瞬间,气温可升高到约30000,空气突然受到热膨胀发生爆炸而发出轰鸣声,这就是闪电和打雷过程。雷电可分为直击雷、感应雷和球形雷等,由于雷电产生几十万伏的冲击电压,而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可造成人体触电、电气设备损坏以及引起火灾或爆炸等事故。资料显示,地球大气中每年共发生约800万次雷电,导致伤人等事故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从电闪雷鸣的形成和发生过程来看,站在空旷场地上、田野上、山坡上、建筑物顶上,高大树木下的人最容易遭雷击。对于在空旷场地运动或在宽阔的室外水面游泳来说,打雷时,人体随时可能成为强电流的导体,危险性极大。
为预防遭受雷电袭击,凡是高大的建筑物都要安装防雷设施;在雷暴到来之前要关好门窗,避免因室内潮湿而引起导电效应;打雷闪电时应尽量躲避在室内,并尽量远离金属管之类的引雷物体,大雨倾盆雷声大作时最好不要打电话以免引雷入室,机毁人亡;在室外时不要站在孤立的高大建筑物顶上、电杆、铁塔、大树下避雨;不要在打雷时到室外运动场活动、不要到江河湖泊游泳或划船;不要在雷雨天时打金属杆的雨伞奔跑。

防备雷击有奥秘

人身安全部分(一)

雷击导致人员伤亡,主要在两种环境下发生。一是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时,导致建筑物内人员伤亡,二是人们置身于建筑物以外,雷电直接或间接击中人体而导致人员伤亡。
第一种情况是在近雷暴天气条件下,当你处在建筑物内时,应该注意四个安全要点:
一是不能停留在楼(屋)面上。因为大多数雷击建筑都有发生在建筑物的顶部,尤其是在农村更是这样。
二是要注意关闭门窗。对钢筋水泥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来说,一般关闭门窗可以预防侧击雷和球雷的侵入。目前国际、国内对球形雷的形成机理还众说纷纭,但大多数球雷都是发生在人们看到闪电之后才看到球雷,也就是说直击雷发生之后才产生球雷的概率比较高。球雷直径一般为几公分到几十公分,发出红色、黄色或蓝色的光,像一团火球,故称作为球雷。一般以每秒几米的速度离地面数米高度作水平运动,也有呈现跳跃式运动,其具有巨大的能量。大多数球雷沿建筑物的烟囱、窗户、门进入室内,在室内运动数秒钟便逸出,也有从普通民房的瓦面逸出和逸出时引起爆炸的,不少学者认为球雷运动与空气运动方向有关,故关闭门、窗、阻隔空气运动途径,从而起到阻止球雷入室。
三是不宜使用花洒来冲凉。这主要是因为万一建筑物发生直击现象时,巨大的雷电流将沿着建筑物的外墙,供水管道流入地下,雷电流有可能沿着水流导致沐浴者遭雷击伤亡。同时也不要去触摸水管,煤气管道等金属管道。
四是不宜靠近建筑物的外墙以及电器设备。因为人们不了解,建筑物的直击雷的防护设施的目的,主要是建筑物本身不受雷击损坏和减轻雷击时对建筑物内部的影响,却不能防止沿室外引入建筑物内的金属导体入侵的其它形式雷电危害。
人们只要了解和掌握上述四个要点,在建筑物内是不必担心遭受雷电伤害的。

人身安全部分(二)

   在雷暴天气条件下,当人们在建筑物的外面时,应注意六个安全要点:
一、不宜进入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物。
由于低矮的建筑物毫无例外地都没有防雷设施,并且大都在旷
野中,是开阔地面中较高的突出物,容易成为尖端放电的对象而吸引闪电过来,遭受雷击的概率也就特别高。因此,当暴风雨即将来临,而你又处在开阔地带、山坡、河边等环境时,可选择一些高大建筑物或架空电子线保护区域,也就是从其最高点算起仰角为45°以内的地方比较安全,但你的位置应距电线柱端处或高大物体2之外。
二、不宜躲在大树底下。
当暴风雨来临时,一般不具备防雷知识的人都会很自然地跑到大树底下去避雨。殊不知,往往是避过雨却惹来了祸。雷击对停留在树底下的人们的危害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当人身体与大树的躯杆或枝杆接触,强大的雷电流流经树干入地时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压可以把人击倒。这是因为人体与这个高电压直接接触的缘故,通常称为接触电压伤害。其次是人员没有与大树接触,但雷电流流经大树时产生很高的电压足以通过空气对人体进行放电而造成伤害,通常称为旁侧闪路或反击伤害,再就是人虽没在与大树有直接接触,也距离大树有一定距离,但由于站立在大树底下,当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大树流入地下向四周扩散时,会在不同的地方产生不同的电压,而人体站立的两脚之间存在着电压差而造成伤害,通常称为跨步电压伤害。
可见,当暴风雨来临之际,躲进大树底下是很危险的。如果你确实万不得已需要在大树底下停留,则必须与树身和枝桠保持2以上的距离,并且尽可能下蹲把双脚靠拢,这样既可降低人体的有效高度又可预防跨步电压的危害。
三、不宜在旷野打雨伞等。
其主要原因是:人体本身就已经是一定范围内的突出物体,容易成为雷击的目标,再高举雨伞等物体,则使人体的有效高度增加,使雷击具有更明确的选择性。然而,下雨天在旷野中,打雨伞是人之常情,但是必须记住如果你看见闪电或听到雷声,说明你正处在近雷暴的环境中,你就应该停止行走,低打雨伞并两脚并拢立即下蹲。即使没有雨伞,也不宜飞跑狂奔,而应采取上述措施,待到雷声逐渐远去你才可迅速寻找安全的场所避雨。
四、不宜在水面或水陆交界处作业。
因为雷击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一方面是水的导电率比较高,较
地面其它物体更容易吸引雷电,另一方面是水陆交界外是土壤电阻与水的电阻交汇处,形成一个电阻率变化较大的界面,闪电先导容易趋向这些地方。我国农村不少村庄附近大都有一条小河,村民们总是要到河边进行洗衣服之类的活动,因此,在村旁小河遭雷击的报道也比较常见。
五、不宜快速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开摩托车而导致雷击伤害的人可能是抱着侥幸心理,以为摩托车的速度快,冲一冲更可避过雨淋了,其实,摩托车再快也不能快过雷电,争分夺秒也无济于事。在暴风雨来临之际或是在近雷暴天气条件下,开摩托车或骑自行车时为避免雷电的伤害,应该尽快就近寻找安全的避雨场所避雨。
六、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
在雷暴天气下,不仅足球活动不宜进行,其他球类活动也应慎
之又慎。高尔夫球场大都是建立在郊外空旷的山坡地上,人们在高尔夫球场活动时,不但成为该有限范围内的高大物体,而且挥舞着球棍,又使人体的瞬间有效高度增加,自然而然地成了雷电袭击的目标。特别是天气条件较差时,如遇到暴风雨来临,从科学的观点出发,也应迅速停止比赛,以保障运动员和观众的生命安全。


抢救雷击伤亡人员有妙方

人身安全部分(三)

当有人不幸遭到雷击时,最要紧的就是迅速抢救,通常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是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大量的雷击抢救实践证明,有一部分遭到雷击后呈现死亡状态的人还未真正死亡,及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往往可以死而复生,这就人们通常所说的雷击“假死”现象。
雷击致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雷电流流经心脏导致心室产生纤维性颤动。心室纤维性颤动是指人心脏的左、右室厚壁的肌肉不规则地抽动,心脏已不能像正常时那样同时收缩,产生足够使血液在人体里循环的压力,把血液输送到肺部和全身,因而造成人体的血液循坏停止。一般情况下,遭雷击呈“假死”现象的人在十分钟左右便可能导致死亡。二是雷电流流经人体大脑下部的呼吸中枢时,使人停止呼吸;即使雷电流不流经人体大脑的呼吸中枢,而是流经人体其他部位,也可能使胸部肌肉异常收缩而形成呼吸障碍,雷电击中人体时,雷电流虽然很大,但由于流经人体的时间只有毫秒级以下,往往会流经皮肤表面甚至在皮外闪络短路。因此,人体遭受雷击后呈晕死状态的,如果能够及时采取抢救措施,生还的机会是相当高的。问题是如何辨别雷击受害者是“假死”还是真死,这可以观察受害者的身体是否出现紫蓝色斑玟,如果未出现,说明未真正死亡,应迅速就地尽力抢救。早抢救一分钟,就多一线生还的希望。不少事例说明,延误抢救时间,超过“假死”的暂状态期,“假死”就变成了真死。对雷击导致“假死”的人采取抢救措施,国内外较普遍采用的就是进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法。人工呼吸可采用口对口吹气法。首先,要使受害者仰卧,并在头部垫一软枕,使头尽量后仰,然后,抢救者跪在一侧,捏住受害人的鼻孔,猛吸一口气后将口对准受害者的口吹气。吹气的次数保持在每分钟17次左右,并且,每吹入一口气后,可用手压迫受害者胸部,帮助受害者把吹入的气排出,如此反复,不要间断。如果有两个人,则可以一个人负责吹气,一个人配合着负责压胸。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切实可行。抢救时要注意尽量把受害者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清除掉受害者口中的杂物,才开始进行口对口吹气。若受害者有了轻微的自主呼吸时,人工呼吸应和受害者的呼吸一致,不可相反。待受害者呼吸正常或尸斑出现确实已经死亡,才可停止人工呼吸的抢救工作。
心脏按摩的目的是用人工的方法帮助受害者的心脏恢复跳动,从而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首先,应尽量创造条件使受害者仰卧在木板等硬物上;抢救者跪在受害者的一侧,双手重叠地放在受害者前胸正中,约在二乳头连线中部位置;然后,抢救者用力向下挤压,应有使胸骨下陷23厘米的感觉,随后放松,挤压次数掌握在每分钟60次左右为宜,如此反复有节奏地进行下去。这样做的作用,是当抢救者用力压下受害者的胸部时,可使受害者的心脏把血液压出去;而放松时,胸骨又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可使静脉血液回流到心脏,从而使受害者的心脏功能逐步恢复正常。也可在做心脏按摩的同时,进行口对口吹气法,每做一次口对口吹气,便挤压心脏45次,这样效果更佳。挤压心脏时用力要均匀,切不可用力过猛,否则容易使受害者胸骨过度下陷而造成骨折。
值得注意的是,对被雷击导致“假死”的人员的抢救工作,往往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有时甚至长达二、二天才能使受害者脱离生命危险,因此,不可半途而废。最理想的办法是对受害者实施上述抢救措施的同时,设法尽快通知当地防雷设施检测所的专业人员或当地医院的医生前来处理,在专业人员或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抢救,受害者生还的希望会更大些,在有些地方,人们把雷击导致“假死”的受害者埋进泥、沙里,这不能说是科学的做法。


防备雷击有奥秘
建筑安全部分

  1995年8月27,广州黄埔区某村一幢新建还未入住的四层楼房遭到雷击,强大的雷电流把天面楼梯间东北角的水泥板击崩,梯间两侧墙面被击成多个小孔;楼内安装的抽水机,电源开头,漏电保护开头以及多个电源插座被击毁。广州市防雷装置检测所接报后迅速派员产往现场分析。经检查,该建筑物没有进行防雷设计,这是一起建筑物无防雷装置而导致雷击事故的典型案例。不仅建筑物无防雷设计会招致严重的雷击事故,即使建筑物有了防雷装置,而防雷装置质量存在缺陷也会造成严重的雷击事故。947月,茂名市镇龙镇某管理区一座新建的五层住宅楼,由于防雷装置质量差,在一次雷暴过程中,天面避雷针接闪后引起四楼的圈梁与引下线之间发生反击,外墙瓷片被击坏脱落。即使建筑物具备了良好的直击雷防护措施,而感应雷防护装置不完善,室内弱电设备遭受雷击损坏的情况也经常发生。那么,对一座建筑物而言,如何才能确保建筑物不遭受雷击损坏以及保护建筑物内设备的安全呢?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也是当前国际、国内许多防雷专家学者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
一般说来,保护建筑及建筑物内部设备不受雷电损害的根本办法就是使建筑物具有一套完善的防雷装置。建筑物防雷装置应包括对直击雷,侧击雷和感应雷的防护三大部分。相对于一座建筑物来说,直击雷、侧击雷是指雷电击中建筑物的天面以下,地面以上的部分;主要是保护建筑物本身不受雷电损害,以及减弱雷击时巨大的雷电流沿着建筑物外墙引下线泄入大地时对建筑物内部空间产生的各种影响;感应雷则是指当雷云发生云内闪、云际闪、云地闪时,在进入建筑物的各类金属管、线上产生的雷电电磁脉冲。感应雷的防护措施是对这种雷电电磁脉冲起限制作用,从而保护建筑物内各类电器设备的安全。
一套完善的防雷装置,为了实现其对不同雷害的防护目的,必须采用接闪、分流、屏蔽、均压、接地等技术措施。因此,建筑物防雷装置应包括接地体,引下线,避雷网格,避雷带,避雷针,均压坏,等电位,避雷器共八个技术环节,这在1994111起国家颁布实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建筑物防雷装置的建设是整个社会防雷减灾的基础建设工作。确保防雷装置的建设质量十分重要,一定要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


现代都市更招雷
           
—— 高层建筑增多  热岛效应加剧
今年广州雷暴天气来得早来得猛。在天河区林和村居住十几年的吴伯对雷响频频大惑不解:“前几年雷雨季节,虽然雨也很大,但从没有像如今这么多雷。”
市防雷办的专家指出,近年来高层建筑密集崛起,使城市雷暴日趋增多,天河某些路段就是明证,目前,这里成了广州雷暴频繁的区域。
气象专家指出,城区规模的扩大,空气污染的加剧,都有会为雷暴肆虐提供条件。
据介绍,雷暴主要是雷云对地面的放电现象。当雷云底部的电场与地面电场的超过每米300500千伏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放电。而地面建筑与雷云底部的距离越近,就越容易产生雷暴。
另外,建筑物密集的地方,比较容易产生“热岛现象”,局部地区的空气温度比周边高,经过此地的云团迅速升温,产生强对流天气,这样也会造成雷暴。气象家介绍,这种现象近年来在广州老城区表现得比较明显。
计算机如何防雷
随着计算机的逐步普及应用,计算机的防雷击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根据有关资料显示,雷击灾害是造成计算机硬件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1994
年北京市在一场雷雨中,就有七个单位的计算机、程控电话等电子设备遭雷击,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万元。1998年赣州市某银行计算机中心,因雷击造成中心机房网络崩溃,停机长达36小时,严重影响了银行财务往来,储蓄等各项工作,经济损失难以估算。19911993年赣州市某大学计算机中心,多次遭雷击,除计算机屡遭雷害,卫星电教系统多次瘫痪,直接影响了整个教学计划。
为避免或减少计算机因雷击损坏,首先必须定期检测计算机所在建筑的综合防雷系统的技术参数,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接地线与建筑物防雷接地线是否各自保护独立,并使两者有足够的安全绝缘距离,如果受条件限制,无法使两者保持安全距离,即应把计算机接地系统经技术处理后,与建筑物防雷拉地系统接到一个统一的地网上,——即所谓“共用接地系统”。
对计算机造成损坏的雷击绝大多数属感应雷击,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的信号线、电源、电缆线侵入的。为此,计算机房及计算机系统除采取完善的屏蔽与接地措施外,还应在信号电缆终端设备的输入口装设信号避雷器,在总电源、机房配电柜和“UPS”前端及设备插座端安装电源避雷器,从而使建筑物防雷达到综合防雷的效果,这样就可基本避免计算机不遭雷击之害。

防雷可以减灾

 
雷电是种大气的自然现象,因雷电带来的巨大损失许多人对其为什么造成灾害还一知半解,甚至有些人根本不了解其原因。据气象部门观测统计,地球上每秒钟就有15次雷击发生,即平均每天约发生800万次闪电,雷电和台风、洪水等气象灾害一样,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全民办每年因雷击造成的损失约合十亿美元以上,人员伤亡达5万之众。我国每年因雷击伤亡人数在一万人以上。一次强大的雷击甚至可以造成几百甚至千万元的损失,如:1989年,震惊中外的黄岛油库爆炸,就烧死19人,烧掉3.6万吨原油,整个库区变为一片废墟,直接经济损失达5千多万元;1998216,江西省棉麻总公司抚州棉麻储备库,因球队雷引起特大火灾,经济损失达1800万元,1998年,赣州江西豪德集团遭雷击,直接经济损失14.9万元。
为何雷电事故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有二:一方面是人们对雷电的知识了解甚少,对雷电如何能造成灾害更是认识不深;另一方面是没有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或采取防雷措施,但方法不当或不全面,再者是在建筑物防雷设计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设计,或者是建设中没有按设计施工,或者是按设计施工,但技术质量不符合要求,或者是对建筑物防雷没有严格进行设计审核,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质量验收,最后也没竣工验收,造成建筑物“先天不足”,留下雷击隐患。
雷电的监测、预报和防护是气象部门的一项基本业务。进入9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颁布实施以来,按照气象法律法规的要求,我国大部分县、市成立了隶属气象部门主管的“雷电防护管理局”,不仅定期开展在用防雷装置的安全性能检测,而且着手从防雷设计审核、施工质量监督检测,竣工验收三方面进行防雷的组织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从室外天面接闪器、引下线到室内限压分流措施,从天面防雷设计的安装质量到地下接地装置的技术要求,正逐步形成一整套综合防雷的组织管理,技术监督工作体系,并面向社会开展服务,取得了显著效果。
然而,尽管气象部门作为防雷减灾的主管部门做了大量的防雷宣传、组织管理、技术监督,但由于种种原因,雷电灾害隐患还相当严重,在防雷安全大检查工作中,检查结果发现雷电灾害事故隐患严重,特别是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隐患更令人担忧,被检查的易燃易爆场所有24%不合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高楼大厦不断地拔地而起,检查发现,按照综合防雷的要求和《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的规定,目前仍有80%以上的高层建筑存在不按规范设计,或防雷设计不全面等情况,又重新遗留大量的防雷隐患。这不得不能不引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但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能进一步提高防雷意识,使我国防雷安全组织管理真正步入正常轨道,把雷电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电闪雷鸣如何化险为夷
——兼议国内防雷装置现状

从南到北,从国内到国外,雷击灾害不断,不少读者来函来电,询问应该如何预防雷灾,有什么确实管用的防雷装置,怎么样使自家的电器既防雷击又防民用电力网电压骤升带来的灾害,下面谈一谈:
雷电对大地的放电分为正负极和直接对地或对高层(含高山)建筑四种状态,其中负极性放电可能在一次闪电后重复放电数十次。当然对高层建筑来说,遭雷击的可能性更大些。我国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从各地雷暴日,建筑物的体积和使用性质及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对设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只要设计师严格按设计进行施工最后由专业人员进行竣工验收,一般不会发生直击雷电灾害。
但是,建筑物的防雷装置也会锈蚀,断裂老化。比如,北京一座50年代建造的著名商业大楼,由于冬季施工中在混凝土中加入大量的防冻盐,几十年来,原来33毫米直径的钢筋也锈蚀到只剩下10多毫米了,如果利用其柱主筋往地下引雷,其效果就很难说了。再者新建筑物竣工验收后,电视共用天线的安装,是否按规范要求做到主杆接地,入户电线屏蔽,楼顶之间电缆不做跨飞;楼顶各种通讯天线的防雷保护,金属广告牌,霓虹灯电线电缆的防雷处理是否达标,都需要认真对待。430《人民日报》刊文对新建住宅都留有电话线接口,但电话局来装电话时都不理这“茬”,仍旧从远处电线杆上拉了一根又一根长长的电话线从窗户上钻洞入户,形成乱七八糟的“电蜘蛛网”发生感叹。要知道雷电往往会沿此线入户,造成机毁(含上岗微机)人亡。
针对目前市场上大量涌现的形形色色的“消雷器”,我们援引中国工程院郑健超院士的一段论述——自富兰克林通过风筝测验发明避雷针以来,避雷针(线、带、网)已成为规范化的有效的防直击雷手段。但是,由于存在拦截失败的经历,因此对新型防雷方法的探索一直持续不断。30年代有个美国人间申请了“消雷器”的专利,到70年代美国建立了一家消雷公司(LEA),以其十分诱人的消雷效果宣传,迎合了一些敏感易损设备(如军用天线,宇航中心等)防雷的要求,帮美国空军基地,肯尼迪宇航中心安装使用。但是由于在原理上不可能消除和中和雷云中的电荷,实践中以多次出现雷击事故,美国曾于70年代组织了一次为期两年的调查,对“消雷器”完全否定。在这里顺便提一句:美国肯尼迪宇航中心和我国西昌发射击基地的选择均未考虑雷击因素而建在雷区的教训应该为今后记取。我国自黄岛油库雷击大火后,“消雷器”也风行一时,某合资公司未经科学鉴定,将多次发生事故的半导体消雷器投入市场,恰恰是这家公司在一个专家工作会议纪要通报了如下事实,到19956月止,在广东省应用的17台半导体消雷器,在平均运行的时间内,竟有9台发生故障;专家工作组决定暂停使用这种消雷器,国内外规范中明令禁止使用的带有放射物质的避雷针,更是屡见不鲜。在国家规范未做出规范化规定之前,设计部门,审查施工单位和用户一定要慎重选用,必要时向防雷专家咨询,防止在良莠不分的防雷器市场上选取用了伪劣产品。
关于电子设备的防雷,主要是防电磁脉冲(LEMP)除雷击可能产生LEMP外,开关的切换,大功率负载的通断和运行等均可产生LEMP。由于我国交流供电普遍存在供电配电网不尽合理,供电线路不尽规范,供电分区差别大,昼夜不同等现象,电磁脉搏冲造成浪花涌电压广泛存在。比如,凌晨某市有幢居民楼因电压聚升,导致电器全部起火,居民深夜被刺鼻的焦臭味熏醒,发现冰箱、彩电、传真机等电器冒出缕缕黑烟。
现在,国际标准将雷击造成的电磁脉冲分两部分:一是雷电直击防雷装置后,通过接地传导造成线路上的过电压;二是建筑物(100以内)有云地闪,通过电力线,信号线等其它路线(金属管道)传递入电磁过脉冲电压。目前,我国低压设备的过电压标准只有部分部门或行业实行了统一的国家标准。因此,国内的雷电防护产品生产厂家缺乏统一的技术监督管理,由于各厂家技术背景不一,测试方法和选取用元件不同,加上质量保证体系的高低不同,致使出厂标准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各单位在进行综合防雷,特别是防感应雷击工程时,应选用取得检测合格的避雷器,以免造成不可避免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安装的雷电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
雷灾切不可掉以轻心
       
——重新思考灾害形势,及时提出相应对策

雷电灾害古已有之。随着科技迅速发展,雷灾正发生着惊人的变化。人们必须扭转陈旧的习惯观念,重新思考当今的灾害形势,采取相应的对策。
70
年代以来,各国航天火箭频频出事,专家们逐渐醒司到闪电是祸首,仅1978年美国一枚大力神/半人马座火箭挨雷击而造成的损失就达1.7亿美元。全世界森林大火频繁,主要起因也是闪电。化工、石油行业也有类似灾害,仅1989年我国黄岛油库大火的损失就达7000万元。
这几个例子表明,当今灾情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多种灾害的起源常常来自雷灾。防灾理应防患于未然。
当今雷灾往往与高科技的发展、普及同步!它的危害远不能以雷击物的经济损失来估量。人类已进入住处社会,微电子技术已广泛渗入各行各业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它既成了各种仪器设备的“心脏”,也是雷电主要袭击的对象,以致雷灾的后果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但是许多人包括一些起从事高科技工作的人们还停留在200多年前富兰克林年代的思维状态,以为有了避雷针何惧雷击,小学课本上都讲清楚了。这种认识是危险的,因为闪电规律虽然与时代的进燕尾服无关,而成灾却与时代紧密相关。最能表明这一点的事例就是1992622国家气象中心遭雷灾。《中国减灾报》风趣的标题这“大水冲倒龙王庙”。与200多年前一样,闪电是由避雷针吸引并导入大地、大楼、人及普通的设备均安然无恙,得到保护。可是循避雷针而流动的雷电流在四周的产生的巨大的脉冲电磁场却使计算机极为灵敏的微电子器件毁坏了,对于它们而言避雷针成为“引狼入室”的祸首。
还有更意料不到的新现象:没有见到落地雷也可成灾。1994523,一场极普通的雷雨,北京天安门地区4个重要部门的高科技设备损坏,这一损坏所引起的影响的严重性谁都有不能会计到。
当人们大量使用高科技时,必须具备相应的科学素质,否则祸伴福至,乘现代化飞机的乘客应该懂得:若在飞机中摆弄笔记本电脑,则飞机上的仪表指示会出现误动作,可能导致机毁人亡。在现代化的医院里,使用“大哥大”,医疗器械可能会误动作而祸害病人,这是因为电子器件的高灵敏度受到电脑,“大哥大”辐射的脉搏冲电磁信号的作用所致。而空中云际间闪电辐射的强大脉冲电磁波对大范围内的高灵敏度的微电子器件更易发生作用,会导致误码动作,造成电击穿而损坏。过去,银行少有发生雷击,但当采用微机联网后,雷灾就跟踪而至,远处的闪电会在电话线上产生感应的脉冲电磁波被输送到各家银行的微机,若不配置合适的避雷器,灾祸就临头了。
还有一个不能等闲视之的现实问题。国务院自从黄岛特大火灾之后就重视到防雷,指令内部一局抓这项工作,高了机构,后又在中国气象局设置了全国雷电防护管理办公室,制订强制性措施,而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相继出台,防御雷电灾害的组织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众多防雷企业应时而兴,涌现种种新发明的避雷器件设备,不少产品获得专利、获奖,获得使用合格证等等。《气象法》明确规定:“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国务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
人们的防雷识之所以还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社会普遍缺乏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大、中学的课本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少数教材则是知识老化,脱离了当今雷灾实际。其次,雷电这种自然现象比较复杂,迄今为止尚有许多现象难以观测和引入到实验内作研究,即使已有某些研究结果得到大家的肯定,也常驻是一种统计性的规律,涉及随机性的因素较多。因此我国应深入开展这个领域的科研,鼓励部门之间的协作,例如我国超高层建筑正在兴起,必须进行观测研究。
但也应看到,近几年,我国已明确提出了综合防雷的概念——建筑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即在建筑外部主要采取防直击雷和侧击雷措施——避雷针、带、网格、均压环;在建筑物内部主要采取防感应雷击,防雷电波侵入措施——等电位、过电压保护器,接地。实践证明,只要采取了综合防雷措施,雷害将可能被降到最低限度,建筑物,设备及人员的安全就可得到可靠的保障。

防雷并不仅是安个避雷针

防雷,不只意味建筑建筑物要安装避协装置。
据报道,每年广州企事业单位遭到雷击,造成低压总电源配电屏发生跳闸,通向CT机配电板的保险丝烧断,经济损失达4万多元。去年夏天,广花高速公路有几个收费站遭受雷击,收费电脑系统被击坏。雷击也使一大宾馆的电话交换机不能使用。而去年白云机场凤凰山雷达站的一次雷击把导航系统打坏,以致整个机场关闭,成百飞机的起降受影响,某大银行的计算机系统因雷击而瘫痪,损失惨重。
家庭中的电视机、电脑、冰箱等电器也有遭雷击。因电视机、冰箱等电器被击坏,到广州避雷设施检测所开证明到保险公司索赔的有七十余户家庭。而广州家庭买了财产保险的还只是一小部分。
据防雷专家说,雷击时雷电感应产生高电位,串入挂在空中的电源线、电话线或电脑的信号线以及有线电视的天馈线进入室内,将电器、电子仪器打坏。家庭最常见的是雷电波串入电线损坏电器。电视开着时受雷击,有的虽关着,但电源线或天馈线没有拔掉,也会遭到破坏。
防雷专家认为,意识到电器、电子仪器也会遭受雷击破坏的人极少。在电器防雷方面,各地的城市基本上都是不设防的城市。因此,电器防雷应引起市民的高度重视。


有避雷针为什么还会遭雷击

人们通常以为安装了避雷针的建筑物,就不会遭受雷击了,其实并不尽然。
目前世界上普遍使用的避雷针,仍然是1749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多年来,这种避雷针发挥过不少保护作用,但同时也有引起副作用。
首先,雷击时它把雷电流引入大地的过程中,要产生强大的感应电流,对电子设备的破

【责任编辑:(Top) 返回页面顶端

新公网安备 65010402000812号